一、检测前准备
- 工具与设备
- 标准压力源(如手动压力泵、电动压力发生器,量程需覆盖被检压力表量程的 1.2-1.5 倍)
- 标准压力表(精度等级高于被检表 1-2 个等级,如被检表为 1.6 级,标准表需 0.4 级及以上)
- 扳手、密封垫片(适配压力表接口)
- 记录表格(用于记录各检测点数据)
- 环境要求
- 温度:20±5℃(避免温度剧烈变化影响示值)
- 湿度:≤85% RH(防止部件锈蚀)
- 无振动、无强电磁场(确保检测稳定
- 中健计量检测可开展压力表校准)
二、分步检测流程
1. 外观初步检查(排除明显故障)
检查项目 | 合格标准 | 常见问题 |
表盘与玻璃 | 无裂纹、无划痕,玻璃固定牢固 | 玻璃松动、表盘刻度模糊 |
指针 | 无弯曲、无锈蚀,归零位置准确(未加压时指零) | 指针卡死、归零偏差超 1% 量程 |
接头与外壳 | 螺纹无损坏,外壳无变形、泄漏痕迹 | 接头锈蚀、外壳破裂 |
标识 | 量程、精度等级、出厂编号清晰可辨 | 标识磨损、缺失关键信息 |
2. 零点校准(基础示值验证)
- 确保压力表未连接压力源,处于常压状态
- 观察指针是否指向 “0” 刻度:
- 允许偏差:≤±1% 满量程(如 0-1MPa 表,允许 ±0.01MPa 偏差)
- 若超差:打开表盖,微调指针轴(仅适用于可调节型压力表,不可拆卸密封型需专业维修)
3. 示值误差检测(核心性能验证)
- 连接设备:将被检压力表与标准压力源、标准压力表串联,确保接口密封(缠生料带或加密封垫)
- 加压检测(分 4 个关键点位,缓慢加压避免冲击):
检测点 | 操作步骤 | 合格标准 |
25% 量程 | 缓慢加压至满量程 25%,稳定 30 秒 | 被检表示值与标准表示值偏差≤± 精度等级 × 量程(如 1.6 级 0-1MPa 表,允许 ±0.016MPa) |
50% 量程 | 继续加压至 50% 量程,稳定 30 秒 | 同上 |
75% 量程 | 加压至 75% 量程,稳定 30 秒 | 同上 |
100% 量程 | 加压至满量程,保压 5 分钟 | 示值无漂移,且偏差符合要求;同时检查外壳、接头无泄漏 |
- 降压检测(回程误差验证):
从满量程缓慢降压至各检测点,记录示值,回程误差(加压与降压同一刻度的示值差)需≤±1.5 倍精度允许偏差
4. 密封性检测(防泄漏验证)
- 满量程保压 5 分钟(步骤 3 中已同步进行):
- 观察标准压力表读数:若压力下降>0.5% 满量程,说明被检表或连接部位泄漏
- 查漏方法:用肥皂水涂抹接头、表壳接缝处,若冒泡则为泄漏点
三、检测结果判定与处理
- 合格标准:
- 外观无缺陷、零点偏差合格
- 各检测点示值误差及回程误差符合精度等级要求
- 密封性无泄漏
- 处理方式:
- 合格:贴 “检定合格” 标签,标注检测日期,重新设定检定周期(一般为 6-12 个月,根据使用环境调整)
- 不合格:
- 轻微超差(如误差接近限值):送专业机构维修(更换弹簧管、校准机芯)后重新检测
- 严重超差 / 损坏(如指针卡死、外壳破裂):直接报废,禁止继续使用(尤其用于安全防护的压力表,如锅炉、压力容器用表)
四、注意事项
- 强制检定要求:用于安全防护(如锅炉、气瓶)、贸易结算(如流量计配套)的压力表,即使自行检测合格,仍需送具备 CMA 资质的机构进行强制检定(依据《计量法》要求)
- 禁止操作:不可拆卸铅封(密封型压力表)、不可超量程加压(避免弹簧管永久变形)
- 记录留存:检测数据需存档,包括检测日期、标准设备信息、示值偏差等,便于追溯
